2013年4月23日星期二

[健康之路] 跳水时没调整好姿势身体横着入水会对身体造成哪些损害?

5岁学跳水,16岁退役。现读大学,水平很低,全国比赛几乎没有拿到过名次。浅谈几句。

  • 如果身体平行于水面(或近似于)摔下去,我们称之为“门板”。在不短的训练中,我们跟“门板”同学几乎天天打交道。
  • 造成“门板”的因素很多,诸如:起跳、打开、团身、心理。但最关键还是“打开”的那一下。
  • “门板”很疼!就十米台来说,当背面被“门板”同学亲了一下后,背,大腿,小腿会出现剧烈疼痛,然后一会就热得很咯,然后就是乌红紫红绿色等依次,过程大概一星期。正面被“门板”同学亲了后,除了前面的状况外,还有两项随机的额外福利,1.眼睛受伤(不过几率不大,因为下意识要闭眼睛),严重就是视网膜脱落(跳水职业伤,我也是其中之一)2.男性特别福利,大家懂的。
  • 前面答案说的头撞池底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因为跳水池标准是5M深。(跳野水的忽略我)直接“门板”死的情况我没见过(但不排除因为天下之大)
  • 还有很多除了“门板”外的,灌肠,打手等
  • 现在有很多跳水馆安装了类似水底喷泉的东西,在那个特定范围内摔上去几乎不疼(如果你能摔进去的话)
  • 非专业人员且没有专业场地是请勿跳水!综艺节目上的那些明星都是请的专业教练从低到高一步一步来的。记住!否则你将会出现,空中抽经、碰台碰板(即没有跳出去一半在里面)等一系列不可预知情况

— 完 —

 


-------------------------------------------------------------
和朋友一起分享有趣的文章 - xiezhen
如果不希望再收到这些邮件,请直接回复告知

[怪味心理] 为什么我们喜欢和我们喜欢同样电影和音乐的人,而不喜欢和我们穿同样衣服的人?

怎么说呢,又是一个在问“是不是”之前先问了“为什么”的问题。这样做的坏处是,有时候你会忽略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往大了说,其实不是衣着和艺术的问题,而是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追求“异”、什么样的情况下追求“同”。

对于艺术,即使品位相同时,我们有时也会不高兴。比如,有的时候,当我们听到一个自己不太看得起的人在谈论自己喜欢的电影、音乐或书籍的时候,就会有类似“就你也配喜欢肖邦?”或者“你也能看得懂康德?”这样的反应。

对于穿着,很多时候品位相同,穿着类似,我们也会很欣赏对方。比如,俩人都穿同一个牌子的,也许都对某个设计师情有独钟,会相互赞赏对方的品位;也有的,对某个明星的某件穿着有着相同的喜好(“汤唯穿这件衣服最好看!”“嗯嗯!”);也有的,两个人衣柜里的衣服都差不多,只不过今天穿出来的不一样而已(真见过这样一对朋友。。。)。

所以问题不在于衣着和艺术的区别,而在于人在什么样的场合下有着什么样的心理。当你想寻找共同的点、寻找知音的时候,相同的品位就成了共同的话题和谈资;当你想跟这些人区别开来的时候,你跟他们的共同点就成了令你厌烦的地方。之所以题主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也是因为,一般走在大街上或者在同一个聚会上,我们都希望与别人区别开,而在两个人密切交流的时候,我们都希望有共同点。如果情况改变,比如一起去球场看球,我们就会穿同样的球衣彰显共同点;而如果路过一个民哲聚会,我会很害怕有人聊起心理学。

谢邀

— 完 —

本文作者:程毅南

知乎是一个真实网络问答社区,在这里可以寻找答案、分享知识,发现一个更大的世界。
下载知乎 iPhone 客户端: http://zhi.hu/ios

此问题还有 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不喜欢 Gmail 而喜欢 QQ 邮箱的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偏好?
你们喜欢李志的歌吗?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



-------------------------------------------------------------
和朋友一起分享有趣的文章 - xiezhen
如果不希望再收到这些邮件,请直接回复告知

[百年树人] 为什么美国学生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却还能做出很牛逼的东西?

私以为 @倪大为 同学引用的答案说的是最正确的。特此赞同一下:
"美国给予不热爱数学的学生最基础的数学教育,而给予热爱数学的天才最高水平的数学教育。"

长久以来,中国人的迷思就是,为何「美国人数学这么差,还能出这么多牛逼科学家?」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被答烂了,我综合楼上几位已经提到的「美国学生的数学一点都不简单」,结合自身的经历,系统地给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先说「美国继续不热爱数学的学生最基础的数学教育」。

美国的每个地区,对于,比如,高中毕业的学生,应该有何种的数学修养,大多是有硬性规定的。比如麻省(Massachusetts ),每年对特定几个年级的学生有统考,这个统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数学,数学不过关的,高中是不允许你毕业的。所以基本上每间正规高中,也都对数学水平有最基本的要求才准毕业。据我所知,这个标准大概在会运算简单的三角函数就可以了。 这个水平,以咱们大天朝的标准来看,确实不算高,而且很多人还都是勉强混过去的。(高中课很松。。。)

这种低要求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帝99%的学生(99%这个数字并不夸张,可能更高)的数学都停留在生活勉强可以自理的水平上。

好了,到了说「给热爱数学的天才最高水平的数学教育」的部分了。

以高中为例,对于一些数学比较好的不安分分子,为了安抚他们,不给社会添麻烦,学校(不是每间学校都有这个条件)会提供 Advanced Placement 课程,也就是宅男们喜闻乐见的 AP课程。以数学为例,高中最高级的 AP课程,叫做 BC微积分,2005年我上高中的时候,课本是下面这个:

我们的任务则是把这本书,cover to cover,学得通通透透。值得注意的是,只要你前面的课程成绩都好,你几年级修这个课是没有限制的,我上学时班上最年轻的同学是一位俄裔美国人,他修此门课程时才上十年级(相当于我们高一),他最后这门课的成绩是 A+ ,在我们学校,意味着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在95分以上,实在是学校公害。(这位大哥后来去了 UPenn 学 Material Science,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这本书的内容,大家都可以查到,人家高一就学这个,你们各位自诩为学霸的,颤抖了吗?基本上到学Vector Calculus 之前,学完了这本书,你做微积分已经应已如四则运算般自如。

我作为一名合格的宅男,还选修了 AP物理,我们的课本是这个:

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查查这本书的深度如何。

教材不是统一的,AP的任课老师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教材。另外老师会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供不安分的宅男们消耗能量。

AP课修了一整年以后,就可以报考全国的AP Exam了。 AP Exam 统考的难度,个人觉得数学比较简单,物理则很难。。。(物理中,力学和电磁学分开考),当然也可能因为我抽象思维能力太差了。。。即便这样,小弟我全考了个5分也是没有压力的。(满分5分)

说到这就差不多了,中心思想和开始提到的一样,可能论数学物理的平均水平,美国学生确实远远不如中国学生,但是谈到「给天才的教育」时,中国的教育制度,则还停留在解放前。而到了大学,这个差距就越拉越大,到了研究生阶段,没有鄙视国内读研读博的盆友们的意思,但与美国的「高高等」教育相比,真的无法相提并论。国内的院校,资金条件,师资条件和科研硬件条件,都比发达国家相差太远了。

所以说「美国学生学的数学比我们简单」这就是个伪命题,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屁艾斯:
这样的制度,从侧面看,很大一个好处就是,年轻人可以把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很多比较聪明的宅男,高中最后一年基本没有什么数理课程了(全提前学完了),学学哲学,历史,艺术,玩玩乐团,体育,对成长都有帮助。前面那位俄裔学霸,还是该地区的长跑冠军,真是令人厌恶。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学霸们可以和学霸们在一起玩一起上课一起耍,不要小看这些宅男们,学霸们聚在一起的能量们是很大的,你没发现,在你们现在打工的地方,老板们年轻时都是学霸吗?

— 完 —

本文作者:Dave Geng

 


-------------------------------------------------------------
和朋友一起分享有趣的文章 - xiezhen
如果不希望再收到这些邮件,请直接回复告知

[人在职场] 职场防忽悠手册

心理导读:忽悠并不总是出于恶意的,而是每个人都可能做出的事情。忽悠的本质并不一定是欺诈,而是内心的欲望超出了自身对事情的把控能力,因此便采用某种方式进行掩饰和包装。 ——www.xinli001.com


赵锡永是个骗子么?也许是,但他不是直接为了骗钱,因此我更愿意称之为大忽悠。

这里所说的忽悠是一个宽泛的中性词。其实在法律之外,在完全的欺骗和单纯的诚实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模糊地带。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会落入到这个模糊区域里,左右摇摆,这是忽悠产生的沃土。而职场如江湖,在机遇的四周充满着各种诱惑和陷阱,你的领导、同事、客户、创业伙伴都可能成为忽悠你的人。各种忽悠往往会不知不觉将我们锁定,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可能宝贵的职业生涯已经走了很多弯路,后悔不已。

那有什么方法能够识别忽悠?

首先你得知道,忽悠并不总是出于恶意的,而是每个人都可能做出的事情。忽悠的本质并不一定是欺诈,而是内心的欲望超出了自身对事情的把控能力,因此便采用某种方式进行掩饰和包装。这有时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而这种行为容易发生在投机性强的人身上。下面我总结几个亲身经历的真实案例,以飨大家。

第一类:“北京侃爷型”忽悠

这类人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口才奇好,滔滔不绝,以北京人和东北人比较多(注:本人无地域偏见)。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北京的出租车侃爷如果变成一个商人或者文化人的样子。这类人成为客户或者合作伙伴,非常讨厌。他们会用各种语言上的技巧以及涛涛江水让你很快失去判断能力和思维逻辑,处于劣势。你通常会感到像听相声一样很爽,很痛快,但是事后会瞬间反应过来自己被绕了进去。但是当你重新想好了要如何去讲的时候,一旦面对他们又立刻被带了进去。

这类人我遇到最多的是小商贩,也有少数的“高端人士”。对待前者的办法就是堵上耳朵,任其胡侃,不要搭理,该怎么做怎么说你自己心里把握好,如果很难把控局面就立刻走人。后者比较难办,对方往往会通过大量的信息将你包围,使你很难快速做出判断。但如果你遇到这种人的话,只要坚信一点:不要看他说什么,要看他拿出来什么

第二类:“IT屌丝型”忽悠

你们知道IT行业这些年的发展不但创造了大量的新贵,也造就了一大批日日渴望瞬间暴富的屌丝。后者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前者。

IT屌丝型忽悠的特点是他们几乎可以对任何新的商业模式和行业发展做出独立的、深刻的、自信的分析,尤其是对IT大佬、热门公司的“内幕”如数家珍。当他们恣情的给你讲解最新的商业模式与行业趋势时,你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比尔盖茨和乔布斯。他们也会热衷于告诉你最新的创业想法和未来的创业计划。但是请注意,他们只会停留在“计划”的阶段。这也就是此类人被称之为忽悠的原因。

你会看到这些人已经决心创业很多年了,但是却一天比一天更加油头满面,吨位一天比一天更大,离新贵的距离越来越远。跟此类人谈创业只要当成一种娱乐八卦即可,你可以聊聊最新的手机之类,大可不必太过认真。

第三类:“技术创新型”忽悠

每过一段时间,你的朋友圈子或者QQ群里便会有人问:“我一个朋友/公司发明了一种革命性产品,可以替代Y,成本低,效果好,有没有愿意投资合作或者收购的……”这类月经贴有两个特征:一是号称取得了某项革命性技术突破,获得了什么证书认证,奖励或者得到某人的大力推荐;二是人家不能轻易告诉你其中的具体信息,说是为了保密。

这两年随着国家对环保新能源产业的重视,这些领域的忽悠多了起来。我去年碰到过一个河北的企业家,号称发明了一种革命性的润滑油产品正在寻找合作。但是到底什么样的产品,人家就是不说,那是机密,反正就是告诉你:这事情要是成了将制造一大批富翁。言外之意就是,你别问那么多,跟哥干将来必然是吃香的喝辣的。

还有一个河南企业家,也是号称发明了什么新技术,然后把商业模式说的让你无法挑剔,恨不得立刻投奔大哥。

但是有时候这类忽悠很难识别,因为他们中的有些人确实会有自己的事业基础,所以让你对他们很信任。并且他们也会表现的比较大方甚至很诚恳,该花钱的时候花钱,让你觉得挺靠谱。但是本质上他们还是在忽悠。他们压根就没有真正的产品,即使有也是天花烂坠。这些人的目的或者是忽悠国家的支持,或者是扩大影响力,总之都是别有目的。

千万不要指望这些人可以带你玩,他们只会利用你,绝不会带你玩的。

你只要相信一点便可免疫:技术创新是有客观规律的,绝不会短时期内出现革命性的突破,即使有也不会在中国发生,即使在中国发生了也不可能轮到你去搅和。

第四类:“资源整合型”忽悠

此类人在京城为多。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的名片上印有大量机构名称和头衔,那么八成就是这类人了。

这种人的主要目的是所谓整合资源,或者叫商务开发,更白一点就是拉皮条的。他们讲话时会时不时提到自己跟某某重要人物很熟,或者动不动搞了几千万、上亿的项目,一会扯东北、一会扯新疆、一会扯非洲拉美,无非是证明自己人脉很广,路子很野,什么事情都能办成。

我曾经参加过一些高端饭局,坐了一圈大小拉皮条的。他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传销,大佬掌控顶层资源,然后发展下线,寻找客户或者项目。

前些年所谓倒卖柴油或者煤炭指标就是属于这类里面比较低端的忽悠。比如,谁手里有些多余的指标,可以低价出售,让你寻找客户之类。其中不乏骗局,因为最顶层的信息永远以保密为由不让你知道。很多普通老百姓会因为贪欲陷入到这种迷局当中。

其实这类忽悠并没有多少干货,他让你误以为拥有一切必要的资源,实际上可能是一无所有。他们会动辄谈几千万上亿的项目,却可能连请你吃顿饭都不愿意掏钱。

识别这类人的标准是,看他在关键时候是否能掏真金白银出来。一般他们不会的,他们总想空手套白狼,真要掏钱承担风险的时候就会落荒而逃。

第五类:“职场导师型”忽悠

此类忽悠是普通青年最容易碰到,也最容易掉进去的。

几年前,一个全球五百强化工集团的全球副总台湾人三顾“茅庐”,邀我共谋“大业”。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大企业啊,企业是可靠的,人是有据可查的,没有任何要忽悠一个穷屌丝的必要,我应该多么的受宠若惊才对啊。但最后我没答应,因为我判断他的战略思路是不靠谱的,虽然他的Level超出我多少级。几年之后,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但这是一种最难以识别的忽悠。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或者企业家都会做出一些不靠谱的决策,例如开拓某项不可能成功的业务。尽管他们曾经很想认真去做,但是由于拍脑袋是人类的普遍天性,很多时候业务会中途夭折。

你的老板或者上司会忽悠你说这个业务公司多么重视,对你的发展多么有利,希望你全力投入。年轻人往往被这些成功人士的花言巧语所蛊惑,加上缺乏经验而失去冷静判断的能力,一时冲动。结果折腾一段时间之后,公司突然战略调整,或者上司换人,或者老板想法有变,最后你的努力打了水漂,甚至在公司的地位岌岌可危,你无处诉苦。

此类忽悠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诱惑力,很难归纳出一个有效的识别方式,需要综合应对方案。后面我会总结一些thumb rules。

如何避免被忽悠?

上面我归纳了5类忽悠类型,实际当中不止这些。虽然我们不可能枚举全部的情形,但是如果领悟了一些基本的原理,就可以有效的识别和避免大多数忽悠。

定理:投机性水平决定忽悠发生的概率。

投机性水平体现于一个人对于投资回报周期的期望。经济学上我们用贴现率来反映货币时间价值。每个人对于贴现率的偏好不同决定了这个人的投机性水平有多高。

比如有的人要求一笔投资3年内翻番,这种人就是着急赚快钱的人,也是投机性很强的人。如果你遇到了这种人,就必须要产生警惕。他们不会长期专注的做一个行业或者事业,而是不断的转换战场,寻找最高的回报率。在这群人中间,发生忽悠的概率会很高。

所以你要对身边的朋友进行分类,根据他们的职业、经历、性格等进行分类,用不同的方式区别对待。把人类按照他所偏好的贴现率进行划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帮助找到跟你合拍的人。确定什么样的人可以是事业上的长期合作,什么样的人只是短期的项目合作,然后配置你的资源和精力,实现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找到你感觉最舒服的平衡点。

总之,判断一个人的投机性大小是最重要的标准,其实也不难。

下面我给出一些经验法则共参考

1.不要与投机的人真正谈事业,除非你想忽悠他的钱(例如风投)。

2.不要轻易相信70年代前成功人士的话,他们基本上没有长期做事业的耐心,如果他们这么说了,八成是忽悠你。

3.不要轻信官员的承诺和任何真情流露,即使他痛哭流涕、掏心掏肺。

4. 在你真正强大之前,不要轻易与金融界的朋友深入合作,他们赚快钱的欲望会毁掉你的心血(看看最近一些IPO的教训吧)。

5.如果有大佬说要带着你玩,培养你,除非他是你亲戚,否则你一定要想到最坏的情况。

6.不要轻信外国掮客,国际忽悠界的水更深。

7.做投机做惯的人不可能停下来跟你做长期的实业,他们等不及(贴现率偏好不同)

8.不要看一个人说什么,要看他做什么、拿得出来什么。

9.根据一个人的工作经历、行业、年龄判断他的投机性有多重,然后再选择应对策略。

10.如果真的遇到愿意栽培你的人,那么珍惜吧,相信自己不会再有这样的运气了,年轻人最大的问题是容易不知好歹。

………………等等

如何以不变应万变?

说了这么多,有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呢?有的。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是在完成一笔交易(或者说利益交换),但我们处于交易中的角色不同。每个交易的背后可能都会嵌套着几个不同的交易。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年轻人一般处于交易的外围。最核心的交易我们是看不到的,甚至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然后是我们看得见的交易,也是能够参与其中的,再往外就是一些隐形交易,看不见摸不到。

我们看得见的交易和隐形的交易都是为核心交易服务的。

当你并不知道核心交易是什么,也不知道隐形交易是什么的时候,最容易出现判断错误,也是处境比较危险的时候。你会自我感觉良好,好像自己在这个交易中非常重要,是个关键角色,应当得到很高的回报。但其实你可能只是核心交易的一个筹码。

于是你发生了误判,你认为理所应当得到的东西远远超过了你实际应该得到的东西。但是不会有人告诉你这一点。人会倾向于高估自己的价值,这是贪婪的本性。在这种状态下,忽悠很容易成功。

当利益谈判到了最关键的环节,寸土必争的时候,如果你仍然没有正确定位自身的价值,会得到什么结果?

你会出局!因为你已经阻碍了核心交易的发生,所有的压力都会集中到你身上。所以,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是什么?是控制欲望!

听起来很简单吧?

是很简单,但是需要不断的修炼。(简单你妹啊,哥混了这么多年才明白一点点!!!)

当交易处于利益分配的极限时,任何进退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个时候,你的一点策略都会影响全局。如果你聪明的认识到了这点,及时退让一点,那么你的贡献是整个交易顺利完成。而之前,你不过是个筹码罢了。这时候的退让立刻让你从一个筹码变成了交易完成的关键角色,你的地位陡然发生变化,而实际上的付出可能并不大。

“退一步海阔天空”,“吃亏是福”,这种古语不是说你挨了一刀就忍着,而是说在关键时候主动退让是一件性价比极高的策略。

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唯有借助于自我修炼。所以防止被忽悠的最高策略是控制欲望。

PS:有人说只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是不是就可以了?但很多时候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仅仅依靠一句谚语不可能让你全身而退。

文/陈波    原题《职场上如何识别和防止被忽悠?》


-------------------------------------------------------------
和朋友一起分享有趣的文章 - xiezhen
如果不希望再收到这些邮件,请直接回复告知

2013年4月21日星期日

[独特视角] 韩寒:地震思考录

5年前,汶川地震,我和老罗等朋友尽可能早的赶到了成都。不少网友捐了物资委托我们救灾用。次日,又有几个志愿来救灾的朋友与我汇合。我们告别了牛博网的朋友,开始单独行动。在那里停留了一周多,有些话,也许此刻说出来比较合适。

作为第一批去汶川的人,对于“志愿者”三个字有很多感受。有人对主动去救灾的人颇有微辞。其实我部分赞同他们的苛责。在去往重灾区的路上,的确看见过一些志愿者车抛锚了,身体出状况了,搞不好救人不成反被救,也偶有志愿者的车辆堵路的情况发生。但总体来说,在512那样大的灾难前,志愿者带去的帮助远比他们造成的麻烦多得多。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谣言,比如“当年我们开着跑车什么物资都没带到玩,结果车坏了堵住了救援队的路”,更有不少是针对其他志愿者的,我不知道编这种故事的人是什么样的微妙心态。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一定是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去救助的,在救助的过程中,定会有不周全。灾难越大,越需要社会共力。有些人,对着这些因为热心而造成的麻烦不愿理解并且死缠烂打穷尽挖苦,反而对一些明显的公权力失职监管缺失造成的悲剧坐视不管甚至助纣为虐,我宁愿他在家里看跳水比赛。

但志愿者也有不少需要反思的地方,包括我也是。2008年,我和朋友一腔热血,到了那里,发现其实我们能派上的用场并不大。网友们因为信任,把很多的帐篷和物资寄给我,我和几个朋友一开始会选择有目的的发放,后来发现这工作如果没有专业对口的基金会,你干到奥运闭幕都完不成,而且容易一笔乱账。后来我让上海的朋友直接把物资给了壹基金。至于到四川的那些物资,我们两台车,白天拉满,一趟趟去往不同的受灾区,对于灾民的帮助其实有限。更大的帮助就是是能最准确的知道灾区所需,发布给大家,以便于网友们在捐物资的时候更加有针对性。在汶川时,我就收到了很多的赞美。其实根本就不配。很多冒死救助灾民的真英雄被媒体忽视,我一个拉货发物资和传达消息的志愿者却被人夸奖,其实羞愧。真正见识过巨大灾难救援现场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渺小。越往后这种羞愧感越重,以至于我一直戴着口罩,一看见有媒体来就避开,也没有发布什么我在灾区的照片。说这些只是想告诉大家,专业救援和热心救助之间的区别。好在我开车水平还行,没添乱,也招募来一些物资,不至于完全是个废人。配得起赞美的是那些乐观的灾民,很多专业救援队,志愿的救援者,一些专业基金会的志愿者,部分敬业却不过度消费灾民的记者,还有我们平时所挖苦和批评的部队及警察。

网络虽然对救灾帮助巨大,但网络谣言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扰。当时传播信息靠博客和论坛,这种困扰还不算大,无非是一些网友夸大事实。我们在汶川地震期间,常常看到网上帖子,说某地已经不行了,断粮缺水少药,广场满地伤员,快救救我们。在我们飞奔去的一路上帖子还不断更新,直播惨况。等我们到那发现该镇受灾很小,人们在广场上歇息聊天,甚至旁边餐馆和商店还有不少开业着。很多志愿者都闻讯赶来了,物资堆积如山。一周内,我们被这样的网络帖子牵着到处走,很多次到了现场才发现与描述不符。灾难面前,谁都不愿被遗忘,谁都想有更多的物资,但资讯传播的偏差,往往让由民间力量积蓄的重要的物资没有能去到最急需的地方。最后我们的经验是,往往寂静无声的地方,灾情真的很严重,叫得此起彼伏的地方,也许可以先缓一缓。

如今有了微博,甚至有人借灾难骗转发关注甚至骗钱,捏造了不少信息。一些朋友无法分辨,一心急都转发了,然后变成热门,民间志愿者甚至专业救援队都往那赶,等发现是假的已经浪费了大把时间。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求助微博都不敢转发,因为在汶川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不少教训。在灾难面前,网站对于类似求助信息在被广泛传播之前最好有基本的核实。至少ip地址完全不对的第一人称微博要格外注意。

我也建议在救援最重要的72小时内,名人明星暂时不要前往。不少人能认出你的脸,一旦排场比用场更大,再多的热心和善良都可能适得其反。反而是在地震后的心理创伤恢复期,愿更多的明星可以去那里,哪怕就是宣传,也是件好事。这点和我08年的观点恰恰是相反的,08年汶川地震的后期,很多明星去往现场。在那里呆了一周多的我那几个朋友对此有所不屑,都言作秀,说,为什么你们在最危险的那一两天不来帮忙。到了09年我就觉得,其实他们的做法是对的。这72个小时,应该留给专业救援队和有经验的志愿者。

还有一个感触。当灾难来临,最好的救援者其实是你自己和你身边的人。自救和互救往往是灾难发生后最有效的方法。建议学校能够开设或者强化救援课,教授各种情况下的自救互救方法。

亲历过几次灾区,更知道所谓道德两字,不能用来高挂。灾难各种,人心万千,境遇两极,也许谁都是高尚者,谁也都是卑劣者。面对自我的苦难,他人的生死,很多时候,你和你以为的你并不一样。我们都愿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行善修行的方式。善举A和善举B之间不该互相责难,也不要用动机论去解释那些善举,更不可道德绑架。我一个朋友,做了不少善事,很多不愿言说,饭桌上也不愿意谈起,更不会网络平台上有所表示。早年玉树地震时,不见他有动静,结果有另外几个朋友觉得他冷血。其实他的企业是第一批捐款捐物的,很多平时我们和媒体根本关心不到的慈善,他都会参与。人心肉做,有些苛责和绑架其实会伤害到行善者。对我所不理解的他人进行道德审判是我们内心隐藏的另一种灾难。话退万步,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不同,就算不捐任何东西,甚至不关心灾情,只要自我为善,不害他人,就是对世界做的慈善。在对远方苦难的万千声援热血热心之后,我反而会看见身边有很多默然不显的困苦需要帮忙。众善够重,诸恶才能被诛;重善够重,困难才能不难。

祈福雅安。

 

来源:韩寒

 


-------------------------------------------------------------
和朋友一起分享有趣的文章 - xiezhen
如果不希望再收到这些邮件,请直接回复告知

[商业经济] 牛棚里的科技

当古老的养牛业遇上IT的新技术,通过采用内置无线通讯功能的计步器和云计算技术,养牛业可以精准探测牛群生理变化和健康状态、实现系统化繁殖管理。

韩牛是欧洲牛与韩国牛的混血种,在韩国深受欢迎。随着韩流席卷亚洲,韩牛的知名度也逐步攀高,在《我的女友是九尾狐》剧中不断出现的特级韩牛更是令人垂涎欲滴。但韩国与全球各地的情况相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望繁华便利的城市生活,涌入城市。

这就造成了农村的劳动力日益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畜牧业要想保持发展,首先必须降低对于劳动力的依赖,ICT技术成为当下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58%到100%

在距离首尔不远的京畿道抱川市韩畅(音译)牧场,金希澈社长说:“对于畜牧农家而言,通过牛的发情期来支配怀孕、分娩的管理方法是直接影响销售的关键问题。”换句话说,牧场的繁殖率越高,销售量越多。

但是监控牛的发情期并不容易。牛的发情周期为21天,其中可孕时间仅有16个小时。如果错过这一时间段,就必须再等21天。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为了观察牛的发情征兆,牧场工作人员需要随时确认牛的状态。而牛的发情时间主要在夜晚和凌晨,即使安装有摄像头,依然难以有效观察。实际上,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在肉眼观察时,平均发现率也只有58%。

然而凡事皆有预兆,那些处于发情征兆的牛会比平时增加移动更多的步伐。在这个基础上,富士通公司开发牛步系统,采用内置无线通讯功能的计步器和云计算技术,精准探测牛群生理变化和健康状态、实现系统化繁殖管理。牧场主可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多种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管理牧场。富士通牛步系统可特别针对牛棚及饲养环境定制开发,将成熟的ICT技术完美运用到传统畜牧业。

相比肉眼直接观察,富士通牛步系统使用计步器准确掌握牛的生理周期。安装计步器后,每头牛的步伐数信息会通过发射器搜集到牛棚一边的接收器上。每隔一小时,接收器所采集的信息会传输到富士通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中心进行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又会通过电脑或手机传送给牧场管理员。

金希澈介绍,“自从引进牛步系统,能够在外面活动的时间增加了。”牛步系统大幅降低了牧场内的工作量,为工作人员赢得更多时间。而最重要的收获是:发情发现率达到几乎100%,大大提高繁殖率,也在客观上带动了销售。

专业提升收益

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办公室电脑,许多设备都可以帮助金希澈社长及时掌握牛群资料。通过图表,可以一眼确认牛的步伐数变化。牛步系统不仅管理发情期,还能管理受胎率、分娩间隔(最终分娩日期)、怀孕鉴定等。

富士通牛步系统采用了内置无线通讯功能的计步器和云计算技术。所谓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将大量数据信息和应用程序存放在高安全性、高可用度的数据中心内,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登录数据中心,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富士通的云计算技术极大程度地降低用户端负载,并采用动态化的资源配置降低单个用户的软硬件投入,提供进一步优化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牛步系统捕捉到发情预兆,我们可以通过Excel文件确认牛的位置,再通过监视器定向观察。虽然牛的可孕时间只有16小时,但是富士通的系统在可孕时间开始前7小时就能发出提示。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提前准备。” 金希澈进一步评价牛步系统,“不仅可以管理怀孕,也可以确认牛的健康状况,还能够根据精子信息来管理血统,是非常专业的管理程序。” 

韩国国内牛繁殖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4个月。以此数据与2012年饲料费等多种基准数据综合分析,每户畜牧农家至少需要饲养100只可孕母牛,才能维持收支平衡。但是,借助于富士通牛步系统,繁殖时间平均减少两个月,则每户农家每年可以获得超过2000万韩元的收益。

科技助力畜牧业

5年来,日本已有1050个牧场和家畜改良中心使用了富士通牛步系统。通过牛步系统,非孕日期大幅减少、分娩间隔平均缩短47天。更为精密的,牛步系统还可以用来调整受精时间,以定向提高公牛犊或母牛犊的出生率。

富士通的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韩国国内引进牛步系统时,平均每头牛每年管理费可节约26万韩元。若平均每户农家饲养50头可孕母牛,则每年平均节约1300万韩元。”

2012年8月起,富士通选定韩国国内京畿道的两所牧场和庆尚北道的一所牧场进行实证实验。计划2014年开始,以韩国境内韩牛、乳品业的集散地为主,进一步扩大牛步系统的应用范围。与普通牛相比,韩牛的认证机制更加严谨,每头韩牛由出生、饲养、打疫苗、身体检查,到大约30~32个月被送进屠场屠宰,都会进行身份认证记录,并按质量分级。客人购买这些具有认证的牛肉时,都可凭附上的身份证号码,在网上查证这头牛的详细资料。牛步系统同样为这一系列的信息录入、采集与分析提供了统一的解决方案。

如金希澈社长所阐述:饲料费、成本上涨,全球范围内的口蹄疫恐慌、全球化经济下的自由贸易冲突等,都对传统畜牧业农家造成冲击;在面对这些困境时,依然需要适时扩大饲养规模,并计划逐步扩大牛步系统的使用范围,以科技的力量来应对新时代的发展。

中国产业前景

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中国肉牛存栏大幅下降,从2000年的9657万头下降至2010年的6739万头,降幅高达30%。据业内保守估计,近年来,中国基础母牛(已经配过种有生产能力的母牛)每年下滑幅度在15%~20%之间,有些地方甚至接近60%。

此外,肉牛养殖成本的上升也导致肉牛散养户逐渐减少。据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的调研结果显示:2011年购买一头架子牛需要5000~6000元人民币,年出栏20头牛需要流动资金10万~12万元,再加上饲料、劳动力成本上升,饲养一头牛只能赚取500元,远远低于农民外出打工平均年收入。与韩国一样,中国的传统畜牧业也正面临劳动力流失的困境。

与国内牛肉出产量降低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牛肉人均消费量远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2011年中国牛肉人均消费约为4.1千克,而美国牛肉人均年消费量38.1千克。未来中国市场的牛肉消费量仍有巨大上升空间。与此同时,整体上看,中国牛肉出口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但中国牛肉进出口量实际数据较低,均不足国内牛肉产量的5%。通过ICT手段,提高养殖效率、提升牛肉品质、扩大牧场经济收益、提升人均牛肉消费量,在目前的中国市场,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无论是世界的大环境,还是产业的小环境,都在经历着由单一、简单、粗犷向着综合、复杂、精细的方向发展。全球化冲击、人力成本攀升、自由贸易、流行疾病等构成了现代畜牧业的大环境;与此同时,精细化饲养、系统化采集、严密型认证,又形成了产业小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如此细致复杂、灵敏多变的市场环境,也离不开新时代ICT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实践与发展。这一首ICT时代的田园牧歌,其实也是世界共通、和而不同的歌。






-------------------------------------------------------------
和朋友一起分享有趣的文章 - xiezhen
如果不希望再收到这些邮件,请直接回复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