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日星期三

为什么说《浮躁》这张专辑是王菲专辑中的巅峰之作? - 知乎

但是这张专辑里并没有王菲流行度最广的那些歌曲 甚至找不到一首我们平时常听的王菲流传度比较高的歌曲网上评价 《浮躁》王菲+张亚东+王菲+COCTEAUTWINS的创作模式成功缔结了一个王菲时代的颠峰那么这三人究竟谁对这张成功专辑的影响更大?

丁勾重度拖延症患者...已放弃治疗...

收起
感谢邀请为了防止误会,还是先说明吧:是否是巅峰之作还有争议,但《浮躁》的确是出色的另类流行之作

这个问题很有趣。若拓展开来,可以借此讨论一下国内流行乐坛的创作/制作思路。

我个人认为,无论国内国外,音乐人创作歌曲,大体分为两种思路:一是以旋律为重,即”我要写出旋律不俗不low结构复杂还能抓住听众耳朵的歌曲“也就是说,旋律是创作的重点。华语流行乐坛基本上都是这个创作思路。我听了梁指导的《欢乐多》,又见他为旋律的事在微博上吐槽,就知道他走的也是这条路

另一条就是”淡化旋律,突出氛围“。也就是说,音乐人更关注歌曲或专辑的整体结构(或者叫“氛围”),旋律退居其次这很考量创作者对歌曲风格的整体把握。不过限于华语乐坛环境,华语流行歌手几乎没有走这条路的摇滚乐坛中,我只知道重塑雕像的权利的两张专辑是走这条创作路线,八眼间谍的《到饮马巷有多远》更典型(国内的摇滚乐听得不多)国外的例子就很好找,Bon Iver的同名专辑,Mazzy Star的新专辑,单飞后的Justin Timberlake推出的三张专辑,还有Fleet FoxesArctic Monkeys、Foals、Beach House…这一帮indie rock/pop/folk乐队的创作路线都是“重氛围、轻旋律”

好了,让我们把目光转回王菲。她是国内流行乐坛的另类。一方面,作为国内流行乐坛的一面旗帜,她当然要唱那些旋律化的歌曲:《我愿意》、《棋子》《红豆》、《蝴蝶》、《流年》…诸如此类流行歌曲。另一方面,她一直尝试在现有框架内往其他方向探索,所以又有很多“听起来很怪”的歌曲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受窦唯的影响。还有一个现象可做侧面例证:王菲改变了她的唱法。出道时她只是个“音色有特点的流行女歌手”,后来据说是受小红莓和比约克的启发——这个说法待考证——她练就了独特的“空灵”唱法而小红莓和比约克都是indie pop/rock中鼎鼎有名的乐队/歌手。

让我第一次意识到“王菲不仅仅是一名流行歌手”的歌曲是《闷》。这首张亚东作曲制作的歌曲其实很简单,三段旋律加摇滚三大件,一首轻松的摇滚歌曲就出来了,却能让我百听不厌很多年后当我听到Santogold的《Lights Out》,我突然意识到:《闷》就是一首indie rock啊!可这首歌是97年的!97年我们在听什么?心太软啊我擦!

这就是《浮躁》诞生的大背景《浮躁》诞生前,华语乐坛流行的是成人抒情+悲苦大情歌(此前王菲也脱离不了这种风格,“这个容易受桑的女人”…)《浮躁》后没几年,就是浩浩荡荡的“西化”运动,R&B,舞曲、Soul、流行摇滚、英伦流行…华语乐坛风格多样化了,但是再没有出现《浮躁》这样风格的专辑——这话似乎绝对了,谁来提示我一下?

甚至对于王菲本人,《浮躁》也是独一无二的此后她再也没作出这样一张风格独特又统一的独立流行专辑。对,独立流行,这就是我对《浮躁》的理解——不过要去掉《分裂》我个人认为《浮躁》是以吉他为主导的专辑,《分裂》这首合成器迷幻歌曲放在其中太奇怪了。此后王菲所出的专辑风格越来越“散”,似乎要把所有另类风格尝试一遍到了《王菲2001》和《将爱》,风格不统一的现象已很明显。

我们大可以把百度百科中的各种形容词安在《浮躁》声上这张专辑的出色在于它对整体风格的把握,相对的,旋律退居其后。听完一遍后你对哪首歌的旋律印象深刻?对我而言是《浮躁》,但这首歌旋律很简单,连歌词都少的可怜实际上,当你放弃对旋律的关注,从整体上关注这张专辑的结构(或者叫氛围),会获得更多的乐趣。

由于不了解专辑制作的幕后故事,我不肯定张亚东和窦唯对王菲的影响不过我想“对整张专辑的氛围把握”可能的确受益于此二人。而王菲很难得的承担了专辑大部分创作任务,这更有利她把握专辑的风格走向

当然,《浮躁》放在国内华语歌坛是另类优秀之作。但放眼国外就…Kate BushBjork、Tori AmosPJ Harvy一帮神仙女巫已经在那杵着了。但是这无损《浮躁》在国内乐坛的地位。

另外,我们评价一张专辑不能以“传唱度”为标准。这么说吧,那些优秀专辑是拿来“听”,而不是用来在KTV“唱”的具体例子请参考我很推崇的《Bon Iver》这张专辑。

祝各位能从专辑中获得乐趣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