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6日星期四

[分享] 想象新疆:“妖魔化”的小时代

新疆人到底是什么人?维吾尔族?汉族?切糕族?小偷?不稳定分子?在新疆被阻断的对外互动中,疆外的人看到的是媒体刻画的或想象中的新疆;而生活在新疆的人,活在对彼此的想象中。新疆人不愿对外多谈新疆,少数民族不愿多谈自身,在想象往来中,新疆似乎走入一个“妖魔化”的小时代。

 

文:橡皮擦

笔者生于新疆,长于新疆,然而自多年前因求学离开新疆,开始在他地的生活后,并不愿意多谈新疆,尤其是在“非新疆人”面前。一来是因为新疆“地处偏远”,经常遭遇很多对新疆人来说“匪夷所思”的常识性问题,如“新疆有什么交通工具?你们住帐篷么?”;二来是多半人谈及新疆时,话题不免从水果美食绕到疆独、小偷、不安定等话题上。结果是,每每面对众多疑问,笔者总是简单回答几句便收尾,心里总觉着,面对一个连新疆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的人,又能谈什么呢?没有一个基础的了解,又何谈理解呢?

然而或许新疆就在多个像笔者这般人的沉默或无处可说的境况中,越来越不被理解。这不仅体现在新疆的对外沟通中,更体现在新疆内部维族与汉族的沟通中,人们描绘着自己想象的新疆中,面对着想象中的彼此。然而2009年,一些人不知道在多少年的沉默后爆发了。那年的7.5事件是一个槛儿,在“非新疆人”看来,这道槛儿新疆人迈过去了。但在很多新疆人的眼中,大家没从五年前的槛儿那儿迈过去。

而那道难迈的槛儿,是民族团结。维汉两族的历史过于丰满,笔者在此不多述,仅想举些骨感的例子,或盼能够一窥问题症结的一角。

笔者为汉族,离开新疆后最常被问的一句话是:“你长的不像新疆人啊?”每每面对这样的问题都不知如何作答,笔者生在新疆、长在新疆,但连个身份的认同都没有?新疆人难道就仅是维吾尔族人?在这片承载着笔者成长记忆的土地上,难道汉族一直都只能是外来移民?回忆掀开,回到笔者的学生时代,班里也有维族同学。年轻气盛,学生之间打打闹闹实属正常,然而打闹中一旦牵扯到一个维族学生,一整个学校的维族学生都会来找茬,老师在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时也大多倾向于民族同学。当年汉族同学在佩服维族同学的团结之余,或多或少种下了“维族不好惹”的根儿。再说政策,学生时代的印象中,维族同学大多富裕,其父母在工作中会受到少数民族的特殊照顾,而维族同学高考中50分的加分是汉族做梦都盼着的。相识的维汉两族通婚家庭中的孩子,大多登记为少数民族,为的就是那些汉族没有的优惠政策。

而在新疆长大的汉族大半有这样的共鸣:在维汉关系中,汉族大多是一副唯唯诺诺,出事儿不敢吱声的样子,如果和维族有正面碰撞,也多是吃亏的主儿。如果遇见汉族偷钱包,时不时还能碰到个见义勇为的,而遇见维族偷钱包,大多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害怕。怕什么,说不清,多半是听到过见义勇为者被刀捅的案例。日积月累,如果说汉族心里一点儿委屈和不满都没有,笔者是自欺欺人。然而人生在世,委屈何其多,这些小打小闹的事儿又何必当真。且少数民族人少,多点儿扶持政策合情合理吧。

然而以上都是从汉族的立场出发看问题。笔者也有维吾尔族的朋友,虽然深知民族问题敏感,但总觉得既是朋友,有些问题不得不谈。笔者自知并不了解维族的所有想法,但在所闻所见中,多少感受到一些。每个维族朋友的看法各异,但之中总有一些重叠的部分。在维族的思路中,维族是新疆的原始居民,是汉族不断地涌进新疆,从把新疆作为核实验基地,到把新疆的资源源源不断的输出给汉族,并没有人征求过维族的意见或者感受。然而“改朝换代”的事儿,或许没有多评的必要,然而大多人觉得,既然同在一片土地生活,为何维族要不断地适应汉族,而汉族并没有付出同等的努力来适应维族的习惯?

一个朋友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真的是民族平等,为何我们学汉语,汉族不学维语?为何我们试图去了解汉族在想什么,却没有多少汉族愿意了解我们想什么?”而谈及维族小偷,多半朋友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但在他们看来,偷钱包的、抢劫的不乏汉族,但问题一牵扯到维族,就变得特别敏感:“何必把个别问题扩大到整个民族?”在笔者在面对“非新疆人”的提问不知如何回答,或简单带过时,维族的心里也有类似的想法:“很多汉族并不了解维族的宗教信仰和习俗,面对一个无知的或已有偏见的人,我说了,你真的懂?或者你真的愿意懂?”而和笔者谈这些观点的,大多是高学历或有稳定工作的维族友人。

在类似的小细节中,两个民族在彼此的沉默和小打小闹中度过许多年,彼此不懂,就装懂,或作罢。然而2009年7.5事件的血腥和广泛程度,很多人没想到,但回头看,不得不承认事情的发生不是突然。7.5事件像一把锋利的刀,不大,但刺耳地划破了一直遮挡着新疆潜伏已久的民族问题的那张纸,也从风沙中再次翻起了汉族和维族对于彼此的不满。在和维族友人的交谈中,笔者慢慢发现身为新疆人,其实对维吾尔族的了解远比想象的少,如果作为一个在新疆长大的人都不能说自己真的懂维吾尔族人,维族又该期待谁去理解这个民族?笔者开始有一个或大胆或天真的想法:“会不会谁都没有错,只是我们把彼此想错了?”7.5已经发生,对于那些在血腥和暴力中失去亲友的人,谈忘却,难;但如果因此而阻断彼此沟通的路,不满只会越积累越多,维汉两族只能越走越远。

人在不了解时,很容易“神话”或“妖魔化”彼此,7.5事件后,在高压的维稳政策和彼此的排斥中,新疆似乎进入了一个遍地“妖魔”的小时代。血腥事件过去几个月后,一个五岁的汉族小女孩在路上拉着妈妈的手:“妈妈,咱们从这边走,那边有坏人(维族)。”而在南疆地区,几个维族小孩子朝着汉族行人扔石头,扔完转身就跑。笔者明白,几个例子,不足以代表整个民族,在和维族友人的相处中,他们对人的直接和热情是笔者备感珍惜的;但之所以有这些例子,就证明或大或小,问题确确实实存在。笔者有几位维族友人,是虔诚的穆斯林教徒,实在而温和的几人,每天五次的虔诚礼拜,让笔者心生佩服。在闲暇聊天之间,他们告诉笔者,在穆斯林的教义中,暴力和憎恨是被排斥的,而在有心人的利用中和维族觉得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就变了味儿:“真正的穆斯林是不会随意去伤害任何人的,而在被伤害的时候,穆斯林是主张反抗的”。

维族和汉族,不过是两个民族;就如中国人和外国人,不过是两个种族。除了在未了解之时就“妖魔化”彼此,划清界线,难道无他路可选?如果彼此的伤害是因为缺乏理解,实则可以避免呢?笔者有一个“天真”的期望,期望多年之后,在新疆,这个承载着维族和汉族共同记忆的地方,人们在彼此相对时,相安于心。

注:以上文字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和朋友一起分享有趣的文章 - xiezhen
如果不希望再收到这些邮件,请直接回复告知

没有评论: